首页
>新闻资讯>媒体聚焦
中国电力报:绿色能源扮靓“红色老区”——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一公司承建黎城县2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纪实
  从山西省长治市出发,沿着青兰高速公路行驶约40公里,就抵达了太行山革命老区黎城县。这里有绵延起伏的太行山脉,更有一片即将建成的“新蓝海”。这正是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以下简称“安徽电建一公司”)的长治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黎城县2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5月,这里还是一片灌木丛生的山林,而今,一组组光伏阵列形成的壮烈人工美景让人惊叹。中国能建人劈山凿路、遇水筑桥,圆满完成了6月30日并网目标,进入商运倒计时,生动谱写了“黄丘变热土,山地成蓝海”的传说。

千里上太行  快马加鞭谱开局

  长治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是国家促进光伏发电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市场应用和成本下降的重要示范工程,建设规模为500兆瓦,包括黎城和平顺2个单体项目。其中黎城光伏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250兆瓦,覆盖黎城县洪井乡、黎侯镇、程家山乡等乡镇,安徽电建一公司承担88.83兆瓦建设任务。
  只有在太行山脉的群峰间走过一遭,才能切身体会黎城光伏项目的“急难险重”。该公司施工区域分为北区D、E、F和南区4个区域,南北相隔直线距离达60公里,每个区域包含10~15个方阵,51个光伏阵列分散在51个山头,为了打通每一座山头的运输“生命线”,项目部修筑了80多公里的道路,另一侧就是悬崖峭壁。管理人员每日要忍受高温和强烈的紫外线,在无荫蔽的山头间爬坡奔走。
  项目进点后,要想全面打开作业面,为分包队伍进场创造作业条件,前提是尽快修筑进场道路。为打通上山临时道路和清表,必然侵占一部分田地和树木,村民阻工现象不计其数,加上四个区域同时修路,往往一个区域还没解决,另一个区域问题又出现,为保证正常施工进度,该公司项目经理黄伟带着管理人员每日加班加点讨论阻工情况和应对策略,一大早就进村与村干部、村民交涉沟通,尽可能确保白天施工正常进行,深夜大家都休息后,才返回项目部,一天一餐已成常事。
  阻工难题只是开始,要在陡峭的半山腰上杀出一条路,并清理区域内的灌木,面对的安全问题才是重中之重,为了守住安全底线,四个区域负责人一人盯一台挖掘机,机械不停工,人就不休息,熬红了双眼,挖掘机连续几十天轰鸣之后,一条条4米宽的进场道路终于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直面新挑战  变不可能为可能

  机械进场后,由于现场作业面山势陡峭、机械打桩速度慢,数量无法保证,加上搅拌站罐车不足、机械和材料上山困难等因素,施工难度巨大,土建打桩和浇筑两大问题成为制约施工工序的“瓶颈”。为了保证工程顺利推进,项目部班子跟队伍负责人进行会谈,了解困难,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当了解队伍罐车不足时,项目领导集体决策,寻求最经济的解决方案,与分包队伍共同合作、协商、联系,增加打桩机数量。利用高河项目资源,租赁了6台罐车,满足现场随时浇筑需求。
  88.83兆瓦的光伏容量,意味着项目部要安装7883组支架,257480块光伏板,山地光伏地理环境陡峭、山路弯道多,混凝土、支架、组件等材料运输线路长,且无法直接倒运就位,多要靠队伍人工“抬、背、扛”下近40度的斜坡,项目领导带着区域分责任在网上搜索方案,向兄弟单位和有山地光伏施工经验的队伍讨教经验,自行制作了滑索和小火车,解决光伏支架及组件散料问题。
  滑索主要是把光伏板、支架等材料绑在绳索上,利用滑轮将材料运下去,降低了人员作业危险性,大大增加了工作效率。以前两个人一天最多搬运90块光伏板,现在一天能达到330块,效率比以前提高了3.6倍。而小火车则是滑索的升级版,利用钢丝绳的牵引力,通过摩托车发动机把材料牵引下去,为紧张的安装工期创造了条件。

激昂青春梦  技术引领新征途

  安徽电建一公司项目总工赵翰远今年刚满28岁,年轻的他首次尝试新能源项目与综合项目融合的管理模式,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是项目能否高效履约的前提。
  为了能制定出更加贴合现场实际的进度计划,赵翰远白天去现场实际查看地形地貌,观察机械工作、人员工作效率,晚上召集技术人员讨论如何优化工序,制定进度计划。
  为了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庞大的作业面可控再控,赵翰远将技术人员按照新的责任体系进行分工,每个区域设置区域负责人,并配备土建及电气技术员各一名。在土建施工过程中,电气技术员一方面熟悉图纸,一方面负责本区域的物资供应,为后续安装作业提供资源保障。
  赵翰远时刻不忘技术管理主责,白天在山上靠前指挥,晚上带着技术人员参加总包单位组织的图纸会审,并开展内部审核。他要求各部门集思广益,还充分借助分包资源请技术人员进行审图,充分考虑项目特点、难点,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优化。
  该公司项目部技术员也充分发挥超前策划,攻克难题的智慧,由于地质土层扰动原因,很多已经按照标准完成的孔洞发生了塌方,一旦塌方,预埋桩就无法放入。土建技术员王兆风建议队伍施工人员在打孔之后,立即把预埋桩放进去,避免返工,等到监理验收时,把桩拿起来再验收。工程建设中,由于现场检修道路施工困难无法完成,需要重新确认箱变位置,他根据图纸翻山越岭,每个山头跑个遍,帮队伍确定箱变位置,并测出坐标在图纸上标记出来给总包确认。28岁的区域负责人兼电气技术员陈志川是一名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年轻“老将”,他结合山地光伏电站的特点与难点,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不断优化方案,并根据实际施工方案,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难题和问题进行探讨,分别从山地地区场地施工要点、方阵施工优化分析、桩基础施工分析和支架安装施工分析、运输与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尽可能规避可能造成的安全、质量隐患。
  正是这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团队,自4月进点以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对于“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理解,仅用两个月,就在万岭起伏、雄浑壮美的太行青山中,造就了一幅人工美景。这群坚韧、坚强、坚定的“黎城人”,仍未停下奋斗的脚步,正在为助力黎城县深化转型,打造集观光旅游、技术展示、精准扶贫于一体的高科技光伏发电技术领跑者示范项目地而全力以赴超,奋斗超越,永不止息。
  (刊于《中国电力报》7月30日8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